电商行业的发展前景(对电商行业未来发展的看法)

2021年 10月 21日19:52:31创业资讯评论125字数 7201阅读模式

因为身处电商行业6年,6年里工作涉及传统电商、O2O、餐饮、旅游等多个行业,对于未来2年电商行业的发展,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也是给自己留个底,方便过两年回过头来看看自己当初预测的怎么样,与预测不符的,可以帮助自己及时调整。

下面是具体4点看法

1、未来2年,电商整体增长点在两个方面:下沉市场以及进出口贸易

2、下钻下来具体到行业

从用户侧来看,两个行业将会有比较大的增长:社区团购和跨境电商(包括进口和出口)

从供给侧来看,消费品行业整体会有比较大的增长,尤其是国产的优质农产品和国货品牌,进口的日用快消品,都会有比较大的增长。同时,国产中低端电器及耐消品的压力会逐步增大。

3、政策及国际局势风险将持续对互联网行业产生影响

4、对短视频平台、内容平台及各大泛娱乐公司通过增加电商业务帮助流量变现持悲观态度,未来履约能力强的公司将会在电商行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从4个方面进行解释说明

一、整体增长点是下沉市场及进出口贸易

传统电商做了很多年,对已有用户的需求已经挖掘的很深了,再在这个方面做增长难度较大,很难发现新的大规模增长点。

后续想做大规模的增长可以考虑两个方向,一个是对新人群的挖掘,哪些人之前不用或不太常用电商购物,尝试培养他们习惯电商购物,将会为未来电商贡献新的增长点。

大规模增长的另一个方向是考虑哪些商品之前大家买的少,现在越来越多的被大众接受,对这些商品对应的行业做深挖,也是一个增长的方向。

电商行业的发展前景(对电商行业未来发展的看法)

1、人群

1)Z世代群体带来的增长有限
针对新人群的挖掘,一部分是年轻人Z世代群体,他们逐步成长成为新的具有购买力的群体。对这部分人群,主流电商总体上来说可以基本满足他们的购物需求,在特殊偏好的具体行业下,要做这部分人群做特异化的倾斜和有针对性的改造

比如针对他们的喜好,设计出一些偏向酷的、潮流的、独特的商品,或针对年轻人爱分享、需要精神世界陪伴和认同的特点,也会出现一些对应的新兴产业。但以上这些都是对单个行业的增长和趋势,不太会形成多产业联合的合力而且一旦规模变大就会失去独特性,这是很多年轻人所不能接受的,因此认为不是电商的大规模整体增长点

2)中老年下沉群体才是未来增长的重点
新人群中还有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下沉群体。跟我们以前常说的以地域或购买力的划分方式不同,这个下沉群体主要指的是年龄层较高的人群

这部分用户年龄偏大,背景和生活习惯导致他们普遍对价格敏感度比较高,虽然不同购买力水平的用户对价格要求的绝对值不尽相同,但都要求同等品质下价格最优。他们愿意为了比价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毕竟对他们来说,可能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如何让这些用户理解并认可某一个平台的价格普遍低于其他家,这是每一个想抢占这个群体的电商公司都要尽力做到的

另外这部分用户由于年龄大,普遍学习能力较差,在系统模式和交互设计上要注意,尽量做到简化。他们在前几次移动互联网浪潮里没有及时跟上,导致目前只能用智能手机做一些简单且高频的操作,比如使用微信跟儿女和朋友沟通、看新闻和短视频等。随着互联网电商发展,已经到了不得不拉这些用户深度触网的时候,否则电商难以找到这么大体量的空白市场的群体。

另外在疫情的推动下,人们对于智能设备和移动支付的依赖和接受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促使很多大爷大妈也学会使用支付宝展示健康码以及填写个人信息。这些都使得时机成熟,未来将会有一大批中老年群体学会使用电商软件,在引导下可以高频使用电商购物,中老年人市场将是未来增长较大,且领域内份额变数较大的市场。对任何一家来说,都是几乎新的尝试,家家都有机会,当然目前来看,基于微信社交链做裂变拉新的pdd优势相对大一些。

2、市场和行业

针对货品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之前买不起、不舍得买的商品销量会有明显提升

对于一直处于小康水平的家庭来说,消费上行主要聚集在海外进口商品、奢侈品等消费品领域,另外还有旅游、教育、房地产相关。

当然教育行业受政策影响,消费方式可能会有所调整,之前大家普遍看好互联网线上教育,这条路被堵死之后,可能会出现其他方式引导人们为教育和知识付费,不过也同样会受政策管控。

房地产方面情况也是类似,这里指的主要是改善型的房产投资和消费,因为只有改善型的房产才和小康家庭的消费上行相匹配,不过同样受政策限制,只能说改善型房产和周边配套的需求量会变大,具体市场是否大规模发展,还要看政策是否允许以及调控到什么程度

对于海外进出口业务来说,可以说一定会迎来春天。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影响力的变大,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十分需要对方的商品填补自己市场一定程度上的货品缺失。中国人亟需比以前更高品质的商品,包括服饰包配、饮食日用等。

外国人也需要从中国进口物美价廉的小商品,弥补国外人工费贵和供应端产能不足的问题。双方需要造成了,哪怕在疫情这样极特殊的背景下,进出口贸易也是频繁发生的,最起码是单边市场发展的很好

3、其他补充

除了上面提到的众多行业,还有一些行业伴随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也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比如医药健康、保险、看护领域,是随着老龄化发展起来的。

还有美相关的产业,从医美整形、三美(美容美发美甲)、减肥瘦身,到国潮、二次元、JK等小众审美潮流的兴起,这些都属于人们在物质层面得到满足后,尝试满足美这种精神层面的需求所做的探索。

另外还有宠物、陌生人社交、运动健身和保健,主要是由于年轻人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够,年轻人既需要宠物以及陌生人社交作为精神上的陪伴,同时也会更关注自身身体上和物质上的不足,会在平时运动健身,定期体检保健,以及不定期为自己购入大件的贵价商品,满足自身需要,以提升生活幸福感。

另外还有品牌国货和国产优质农产品两大板块。品牌国货主要是针对下沉市场的用户做上行,他们将逐渐从低端白牌逐渐转移到购买国货品牌商品,这个逻辑其实是跟上述的进口商品市场对应的,进口商品主要针对的是非下沉市场的用户上行。

关于农产品这部分,其实不管是否优质、是否国产,只要是农产品和日用快消品,就会出现购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情况,这里面大部分不是绝对增量而是转移,但对电商行业内部来说,是每家都想抢占的增量市场。

国产中低端电器和耐消品的压力会增大,主要是进口贸易带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外国工业化起步早较发达,在很多电器和高端商品的设计和制造方面,国外是领先我们的。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必然要购买更多高端和优质的商品,国产中低端电器和耐消品行业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二、为什么持续看好社区团购行业

因为跟上述电商行业高速增长的人群和行业增长点都契合,且能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能推动供应链进一步提高效率,总体上比传统电商和线下商超菜市场购物效率更高。


1、人群和行业契合

社区团购模式针对高年龄层、价格敏感的非一线城市用户,相比于传统线下买菜,社区团购是以时间换空间和价格,时间上用次日达替换立刻取,换取到商品低价和家附近取货。

这个模式只能针对 对时间要求不高的非一线城市用户,以及年龄较大时间宽裕的用户,其他人群就算想要低价,也会由于时间方面达不到最低要求而放弃这种模式。

同时由于社区团购主打的买菜业务,对于主要目标人群既有高频交易的业务特点,又能更好的教育这些用户学会线上购物并形成习惯,满足这类人群的极度高频需求是之前其他互联网变革从未有过的。

2、为什么说总体上社区团购比传统电商和线下商超菜市场效率高

因为从供应链角度来看,是通过销售端确定性提高了一点点,使得供应链各环节确定性明显增大,进而提升供应端包括物流的效率。

1)对比传统电商,社区团购模式主要是物流的效率明显提升

用户感知层面,从下单后2天左右到货,变成次日达。不管运送什么货物,如果能以收货地的维度提前组织好货品,都能极大的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更何况社区团购的主要业务是买菜、生鲜以及其他的日用快消品,运送这些商品原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是很大的,用这种方式也能明显降低损耗,省下的成本又能反应到销售端,这个渠道的价格可以进一步降低,挤压其他效率低的渠道,抢夺他们的销售份额,实现正向循环。

2)对比线下商超菜市场,主要是减少分销环节带来的供应链效率提升

线下一直采用多级分销的形式,各层级供应商承担对应的物流仓储成本和损耗,同时也拿到与成本对应等级的利润,大供应商成本高收益大,小分销商成本低收益少。

社区团购通过销售端线上化,把用户的需求集中到几家大的互联网平台手里,这样就能跳过中小供应商拿到更低的商品进价,再通过上述的效率极高的物流,最终把货品分发到用户手中,也同样能把省下的成本补贴到销售端,完成一样的正向循环。

3、为什么觉得政策风险可控,模式还会发展

因为社区团购行业虽然巨头云集,竞争激烈,但不会出现战争结束后形成垄断,抬高价格的问题反而可以降低物价,这个结果肯定是国家乐于见到的。

其实最大的风险的在于扩张的过程中,各家为了争抢用户份额,可能会出现一些乱象,导致线下商超菜贩的生存空间在短时间内被快速挤压。

但目前来看,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一问题可以说基本可防可控。其实如果社区团购业务最终做成,在末端分拣分发、仓储、物流方面,都会有很多新的岗位需求释放出来,只要岗位价格合理,对小摊贩和营业人员的影响是有限的

另外补充说一下,为什么说社区团购不太会垄断市场,抬高价格

第一,蜂窝状的区域业务,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垄断,更大的可能是形成割据,每家在不同的地区实现区域内的高占有率,一旦真的某家在全国各城市都有比较高的市占,也很容易出现新的势力,在区域内重新起量,与之抗衡。具体可以参见打车市场,滴滴基本垄断,但区域内还是有曹操、首汽、T3、享道等,在部分地区有不低的市占。

第二,垄断后是否真的会抬高价格,要看所属行业的性质,是否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效应提高效率,如果可以的话,那就不太会出现垄断后抬高物价的问题,反之则会有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淘宝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以说垄断了部分行业的线上电商渠道,但基本没有看到抬高价格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线下渠道依然存在,给淘宝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淘宝的平台模式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如果仅有少量人在线上购物,为了服务好这些用户要建立网站、需要大量人力维护信息,成本无疑是巨大的。

但实际上淘宝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购物,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大量用户被吸引到平台来。分摊下来,同样卖出一件商品,淘宝的平均成本就比线下商场要低得多,而且流量越大,成本越低,所以淘宝是不需要在垄断市场时抬高价格的,降低成本本身就能明显带来利润的提升。

反面例子就是出行领域,滴滴基本完成垄断之后,价格只能不断提升,这是因为出行领域没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吸纳大量用户之后并不能对供应链效率提升有比较明显的帮助,因此打车大战结束之后,为了保证收支平衡,只能把价格上调来cover公司的运营成本,这个成本大体上与出租车公司差别不大。

其实美团的到店餐饮即团购业务也是没有很强的规模效应,但美团已经把这类业务当做获客业务,不要求过高盈利,因此也没有看到明显的价格上涨。

第三,很多人拿社区团购跟刚倒下的教育行业类比,对社区团购的预言比较悲观,这一点我是不太同意的。我认为这一行业与教育有比较大的差别,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家长对教培的需求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无限大的,只要营销宣传到位,家长甚至会借钱让孩子去受教育,资本的进入会让这个行业迅速膨胀。

但是买菜这件事的需求是基本一定的,是线下到线上的转移,是行业内部各角色之间的利益分配,只要基础的小商小贩收益没有大影响,供应链效率提高,普通民众能买到更便宜的菜,个人觉得国家应该不会禁止这个行业发展。

目前几个管制政策下来,各家都已经规矩多了,小商贩和菜农的利益短期内是有保障的,大家都从野蛮生长抢地盘,变成了后台供应链上的优化,注重广积粮多建仓。

这样下去一段时间后,供应链建设搞好,极致的最终效果应该是从田间地头的生产者直接到消费者的餐桌上,小商贩部分保留,作为末端服务用户的工作人员,从分销变成纯做服务,损失部分利润,变成为巨头打工,只要价格合理,这个链条是能继续下去的。新模式下物流仓储部分也会有大量的岗位需求,消灭一部分岗位的同时也有新需求,跟外卖行业类似。

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主要是扩张周期比起原来的野蛮生长模式要长一些,之前没有管制时,可能C端抢地盘大战1年内结束,现在估计各家C端都不敢有太大的动作,只能小步偷跑,可能要2 3年C端市场格局才能基本确定。

其实国家目前对于互联网整体态度并不友好,体量做大了之后方方面面都受制约,担心动了普通大众的蛋糕,影响民生。但互联网整体就是更擅长做商业模式上的创新,为传统行业赋能,提高效率,这样做就必然会有一些人的利益受影响。

起码到现在为止,我看到的是国家还允许互联网行业发展,只是要注意,不要动广大民众的利益,不要做加剧贫富差距的事情。社区团购更多的还是做供应链上的调整,因此觉得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4、社区团购的劣势

主要有两点

1)线上购买商品品质不好把控,人们很难通过线上感受到品质差异

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低价低质的商品在线上卖的好,高品质只能去线下才能买的到的情况。一旦用户形成了这种认知,这对线上电商长期发展是个不利因素。

2)销售端的个性化和温度缺失,生鲜领域的长尾商品难满足

线上商品的上架和供应是各平台控制的,都有标准化的流程,这容易导致销售端商品同质和统一,如果用户想购买一些不常见的稀缺食材,可能仍然还要到线下熟识的店里去找,而这个时候,由于高频的水果生鲜都在线上购买,线下的平摊成本变高,人们再想买一样的商品,价格只会越来越贵。

另外如果你怀念那种挑挑捡捡买一堆菜,店主送你几根葱的温暖体验,那种场景可能只能一去不复返了。

三、风险相关

1、国内政策风险

这一风险主要to下沉市场,未来对任何一个群体或场景的试图垄断+疯狂收割都是会受政策限制的,尤其是影响民生或国家基础的行业。

相对来说影响较小的有三种

1)不能形成垄断的行业,如果市面上始终能保持多家竞争状态,那么风险相对较小

2)与民生和基建关联性不大的行业,这类行业不管互联网是否介入,都只是少数人入局分蛋糕的游戏,多一个互联网入局对大众影响不大,风险也相对低

3)在与民生和基建相关的行业里,如果互联网介入对末端从业者影响不大,只对上游供应链做整合,提高效率,最终能使民众受益,这种模式下发展,相对来说风险也还可控。我认为社区团购的发展就应该遵循这种模式,且社区团购市场较难垄断,在未来的3~5年时间里,市面上始终至少会有2家在场。

补充一点,像教育、出行、医疗这类影响民生的行业,互联网可以介入,但如果妄想着通过引入资本的方式试图无序扩张垄断市场,那是不太可能了。互联网在这些行业里能做的只能是,通过展示信息从而引导群众做政府愿意看到的事,比如做一些正确知识的普及和信息的传递。除此之外最多再做一些周边小体量场景的服务工作,从中获取一定的抽佣,这已经是极限了。

对大体量、高需求的场景提供服务并抽取佣金,必然要收到严格的监管控制,这是做出力不讨好的活,如果还想抽取高额的服务费作为佣金,那更是想都不要想,也呼吁各行各业开展业务时都规矩一点,今天的互联网已不同往日,在追求公平发展,降低贫富差距的大背景下,少作妖才能获得长久的发展。

2、国际局势风险

主要to进出口贸易,及涉及进出口较多的行业。在可预见的未来里,中美始终要进行博弈的,双方随时会出台新政策,如果是做全行业的进出口贸易,风险是相对可控的,这个时代已经不太可能出现完全的断交和贸易不互通,这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更可能的是,在重要的关键性行业里出台政策,限制这类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对于这类行业来说,政策风险确实是十分大的

四、对短视频平台、内容平台及各大泛娱乐公司通过增加电商业务帮助流量变现持悲观态度

判断主要考虑2点


1、用户行为习惯的迁移

2、供应链和履约的差距很难快速补齐,电商平台也在同步动作

目前短视频和内容平台做电商相比于电商平台的优势在于,视频和内容平台用简单的交互、免费的内容抓住了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下沉用户。

但随着这批用户触网时间越来越长以及各电商平台的引导,这批用户早晚能学会熟练使用智能手机及各类软件,到那个时候,用户的选择更多了,分摊到视频和内容平台的浏览时长就会显著减少,这会导致内容平台不止新增的电商业务不好做增长,同时现有的广告流量变现也会变得愈发难做

要知道内容平台做电商有2个重要的劣势,一个是目前的短板——供应链,多久能补齐供应链到可用状态,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毕竟其他电商公司也在同步动作,不会给视频公司太多时间。

内容平台做电商的另一个短板是场景,我们常常说电商就是合理的组织人货场并做好匹配,在内容场景里,人们天然的就更容易关注新奇特的东西,适合做所谓的“兴趣电商”,做激情购买,这类场景满足的注定不是主流的购物需求。

当人们有明确的购买意愿时,会倾向于去更专业的购物平台挑选商品,越是客单价高越是如此,如果客单价足够高,甚至线上都不能满足他,还要去线下实地去看去摸才能放心下单。这样一来,留给视频和内容平台的,就只剩一些低客单价和意图不明确的场景,这很难撑起较大的体量。

另外补充一点,未来的电商履约环节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线下能力会越来越重要。因为线上销售能力是一个相对来说容易建设的能力,对于各家互联网公司来说,这个能力都较容易快速补全,不容易拉开差距。那么能帮助拉开差距,赢得竞争的关键就在较难快速补齐的供应和履约环节。

在这两个方面,视频和内容平台的短板都较为明显,不像老牌电商公司有较多积累,因此觉得他们很难有胜算,在目前的几家主流电商公司里,相对来说积累较多的是美团和阿里,这两家可以考虑在供应和履约环节进一步构建护城河,以与其他家拉开差距。

  •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