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六个维度(人类认知的六个维度)

2021年 12月 17日14:49:58创业资讯评论98字数 2812阅读模式

“一切科学的伟大目标:要从尽可能少的假说或者公理出发,通过逻辑的演绎,概括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同时,从公理引向经验事实或者可证实的结论的思路也就愈来愈长,愈来愈微妙。理论科学家在探索理论时,就不得不愈来愈听从纯粹数学的、形式的考虑,因为实验家的物理经验不能使他提高到最抽象的领域中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本文我们来介绍一个全新的认知模型。

这是一个可以细致而深入的阐述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环境间各种或简单或复杂关系的理论模型,即人的价值与认知分级演化模型(简称价值认知体系)。其模型结构的形状酷似一朵雪花,故也称为雪花模型

认知的六个维度(人类认知的六个维度)

价值认知体系有三个方面的量度,分别对应上图中的外、中、内三个环形珍珠链。

外圈代表的是价值认知体系的作用层,它直接对应的是人的各种行为表现,不过,这里对行为的描述不是通过肢体的外在运动轨迹来表示的,而是通过激活肢体运动的内在传导信息和传导载体的活动情况来描述的,这种内部的信息传导作用过程与外部的行为表现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基于信号作用逻辑的作用层可以直接用来指代行为。这种基于信号的描述方式的好处在于,它可以直接对接神经系统,以及加载于神经系统之上的认知和价值表现。每一类行为场景中都包括触发信号的基本作用要素、负责传导信息的机体作用组件、组件传导信息的基本程序、组件的结果状态展现等,这些组件及组件活动只在信息传导过程中才有意义,当缺乏信息传导时,则只剩下毫无生气的躯壳。对于人的价值认知体系来说,总共可分为六大基本作用场景,从最底层的感觉系统的机械式感应,到最高层的针对矛盾关系的选择处理,每一类场景都代表着一组或多组刺激信号的采集,以及所触发的机体组件的响应过程。作用过程强调的是认知过程的输入参数,以及这些参数在传入神经中枢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机体组织,这两者都是可以观察的,可以量化的,并且可用来定性认知这一黑箱系统的运作条件。

中圈代表的是价值认知体系的关系层,它是认知过程对作用过程的关系刻录。基于作用过程所搜集的各种输入信号,结合神经系统的信息传导规律和主观思维表现,来演绎推导认知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加工处理逻辑,从而解构认知层级的内部运作机制。认知体系的总体表现与一个基本的逻辑规则高度相关,那就是同步关联原理(5.1节),因为同步的条件不同、参数不同、结果不同,造就了关系认知的多样性,并且随着认知层级的升级,催生认知的条件和参数愈趋复杂,最终塑造出了一个具有强大关系处理能力的超级系统。每一个认知层级所刻录的基本逻辑关系,不仅仅是认知体系对场景要素的认知结果,同时也是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价值体现。六个层次的六种关系统称为趋性关系

内圈代表的是价值认知体系的意识层,意识层没有具体的指代,它是通过作用层和关系层来间接体现的,它对应的就是那个虚无缥缈的内心世界。这个内心世界有着其固有的共性逻辑,这个逻辑不是体现在意识的具体表现上,而是体现在意识的运行法则上,这个法则就是柬汰机制,也称价值分化机制(4.4节将做进一步讲解)。如果把内在精神世界看作是所有认知要素的关系集合的话,那么柬汰机制就是分拣精神世界当中关系要素属性的执法者,基于此而衍生出了每个个体所特有的行为表现、关系认知和价值观。当我们说意识的时候,它可以指行为趋向、关系认知或价值分化的某个具体过程,也可以是行为、认知和价值趋向的泛称。

上述三个层面本质上是一体的,只是阐述的角度不一样,从不同的侧面可以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价值与认知体系的内在逻辑。

价值认知体系的六个意识层次之间存在着递进演化的关系,简要说明如下:

初级层次个体建立了对基本的刺激信号的感觉体验(即感受过程),并基于刺激信号的影响趋性做了价值分化(宜态分化),如冷热酸痛等,从而形成本元关系认知,这一意识层次称为本觉

第二个层次个体建立了对刺激信号的分类组合感知能力(即感知过程),基于对特征信号的关联性运算,分化出特征信息的关系差异(焦点分化),从而实现了对事物的区分识别,形成关联关系认知,这一意识层次称为丛觉

第三个层次个体基于焦点目标牵引和感觉系统反馈,构建了基本的行为作用方式(即机动过程),并实现了感受过程和感知过程的同步融合,形成了对作用对象的趋性分化(性状分化),催生了作用关系认知,这一意识层次称为履觉

第四个层次是个人在面对趋性目标或行为刺激时所唤醒的能够趋近适宜状态的特定行为认知反应(即消解过程),基于情绪的校验反馈固化了个人对作用动向的效用趋向(效用分化),形成了需求关系认知,也初步树立了个人的价值观基础,这一意识层次称为弭觉

第五个层次是个人的需求进程受到外界影响时的特定行为与认知反应(即调谐过程),柬汰机制同时在行为趋向和认知导向两个方面进行校验,并由此催生了个人对不同主体间交互关系的多维度效用认知(义利分化),形成了嵌套关系认知,这一意识层次称为势觉

第六个层次则是个人对存在价值趋性矛盾的场景关系的再认知能力,基于问题回溯而生成矛盾关系的价值差异,进而触发行为实践(即择处过程),通过实际结果表现来校验原有行为决策的有效性,从而使得个人不断获得在各种矛盾场景下选择更具环境适应性的关联背景(趋势分化),形成了发展关系认知,这一意识层次称为虞觉

雪花模型阐释了人的六个认知维度,它们对应着六个不同的关系处理层次。在这六个层次的进化过程中,越底层越原始,越顶层越智慧,前三层表现出一种机械性,故描述时多用“个体”,而后三层才逐渐展现出人性,故描述多用“个人”。场景刺激信号被认知系统加工处理为各个基本关系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联被印刻在认知系统当中,不同的意识层次,刻录的关系维度有所不同,越到高层,关系就越复杂。每一个层级的跨越,认知系统就增加一个关系维度,同时系统针对这个维度进行校验,在兼容底层价值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基于校验所形成的差异而生成新的价值趋向,由此逐步推动个体去适应更多关系维度的复杂场景,然后基于此发展出更复杂的行为认知能力,直至校验机制不足以应付系统的复杂性为止。

以上是对价值认知体系的简要概括。价值认知体系的意识层级虽然不多,但各层级之间的关系极其庞杂,其中底层是建构高层意识的基础,而高层意识又具有重构底层价值趋性的能力,因此在解构、分析时存在着各个维度的相互干扰,这种错综复杂的关联会带来理解上的困扰,并且一不小心就容易陷入思维的悖论。为了更好的沉浸在这套逻辑体系中,应当尽量清空大脑中已有的先验知识,转而基于建构的思维,把人想象成一部机器、一个未知系统、一个原始生命,从最初始的自然科学逻辑开始,一步一步堆积,从而模拟出一个智能系统建构的可能方式。在体系架设过程中,使用对称性的限定条件来审视这套智能体系与人的已有认知系统有多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其中的任何逻辑问题或差异表现,都是可以用来反思这套智能体系建构的成效,这不仅是理解这套逻辑体系的基本方法,也是检验这套逻辑体系可靠性的有效方法。

  • 版权声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